種植已經過兩個多月,無論是水耕種植或有機泥土種植,我們都可以種出健康的大白菜。由於疫情關係,本年度我們的種植工作轉為在家種植,因此可以種植的數量,明顯較受地方及陽光等因素影響。我們四位同學以及一位老師,分別在在家以水耕種植及泥土種植大白菜,同學每人兩盆泥土種植,而老師則以水耕種植一盆共八棵的大白菜。過程中,有部分大白菜未能成功長大,例如在發芽階段,未能成功。而在家種植的時候,陽光不及學校理想,只能依靠露台/窗台小許的陽光進行種植,因此部份大白菜成長至某個階段,會因發黃而枯萎,如用心照料,有部份又可以再現生機。雖然成果總不及以往在學校種植時理想,但我們亦學會了盡所能去照顧每一顆大白菜。
如以水耕種植及有機泥土種植作一些比較,我們認為水耕種植比較成功,無論是大小或成功率相比起有機泥土種植理想。我們發現水耕種植能夠長大的大白菜,菜葉面最大可達20厘米,而在同一時段內,利用有機泥土種植的菜面最大約是16厘米左右,比起水耕種植,葉面長度大約少百分之二十。
我們十分關注施肥及排水問題,由於大白菜越來越大,因此用水量亦較高,所以我們泥土種植的部分,由每日澆水一次改為兩次,以補充缺水的情況。由於灌溉時間多了,肥料的流失亦較為明顯,我們發現葉子偏黃的情況較早出現,因此我們亦增加施肥的頻密度,由一星期一次改為五天一次,希望可以填補流失的養分。可是,相比起水耕種植,泥土種植的大白菜,大小始終略細。另外,如果水分過多,土壤通透性、排水性不佳,亦可能會導致大白菜根部腐爛,導致枯萎。
另外,日照方面 ,由於大白菜本身葉面面積較大,因此栽種如果較為密集的話,長大了的葉面,會遮擋著下方的葉面,減少接觸陽光,所以普遍較大的大白菜,下方都會出現偏黃的小菜葉。這種情況之下,我們會多加肥料,以及將植物移至更加多陽光的位置,希望可以將問題解決。但由於地方的限制,情況未見改善。
最後總結三個月的種植經歷,我們認為水耕種植較泥土種植理想,無論是總用水量及施肥份量,水耕種植都是較少,較為優勝。另一方面,由於流失的肥料,同時會影響水源,因此能夠減少肥料的流失,亦可減少水源污染,一舉兩得。